2010年8月29日星期日

有感而发(画)

儿子很喜欢绘本《小房子》,它带出强烈的环保信息。冠胜最不喜欢树木被砍伐 和破坏的建设了。若他发现附近有发展商正推掉树木时,他会感到很伤心、难过,他希望(愿望)每一天我和他可以一起踏脚车上学。。(咳,我正努力中>.<)

他的《感受》,常常会出现在他的“画画”里头。。。

尤冠胜创作记录

BY Eu Kuan Seng (5 years old)

2010年8月26日星期四

请好好重視孩子们的繪畫天分,並且支持他、栽培他!

分享 艾瑞.卡爾成长故事

好書一定要有情感,再加上一點創意和設計,能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艾瑞,卡爾


八十岁的卡尔爷爷,是小小孩的知音

他留著大鬍子,拿著一枝畫筆,用神奇的拼貼魔法,創造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色彩~他充滿童心,用豐富的想像力和童稚的話語,走進孩子充滿幻想的世界。 你知道嗎?國際大師艾瑞.卡爾用豐富的想像力、和童稚的話語,創作超過70多本有趣、好玩、美麗的作品,光是《好餓的毛毛蟲》就被翻譯成47種語言版本,銷售超過3000萬冊。

艾瑞.卡爾榮獲紐約時報年度最佳童書、義大利波隆那書展設計大獎,並在英國、法國、日本等獲得70餘次國際性大獎。雖然,他已經80歲了,但創作的心從不曾停止,他的個人圖畫書美術館,更是美國第一個圖畫書美術館。現在一起走進大師的成長與創作之路瞧一瞧吧!

閱讀艾瑞‧卡爾的作品,你不難發現他獨一無二的創作方式:拼貼畫(Collage)創作,他親自製作的色紙材料更是匠心獨具,是別人模仿不來的。大筆自由揮灑,每張色紙不但繽紛亮麗,還帶有率性的筆觸和豐富厚實的肌理質感,沒有一張是重複設計的!然後再將這些色紙裁剪出有主題的圖案。硬邊裁切的紙緣,與柔軟生動的色彩,也形成了微妙的對比和趣味。

艾瑞‧卡爾的文筆帶有詩趣,故事簡潔輕快,每本書還有多重的內涵:趣味、想像、色彩、幽默、懸疑、感性、知性…。他說,大人不能強迫孩子一定得學會什麼,孩子是主動的看書者,孩子自己會取捨書所帶給他的訊息。

卡尔爷爷的荣耀

*2008年英國圖書信託舉辦50本經典童書票選活動,《好餓的毛毛蟲》獲得最受歡迎圖畫書排行榜第1名!
*《好餓的毛毛蟲》已授權47種語文版本,全球累積銷售量超過三千萬本,每50秒就賣出一本。
*卡爾出版超過70本圖畫書,獲得至少75項獎座,更創立了全美第一座致力於宣揚及收藏圖畫書藝術的艾瑞.卡爾圖畫書藝術美術館!
*信誼獲得艾瑞.卡爾的首肯,同時可出版《好餓的毛毛蟲》繁簡體二種版本

童年在戰亂中度過,幸而有愛他的父母

艾瑞.卡爾是為德國裔的美國人,出生於1929年。他在美國念幼稚園的時候,學風自由開放,讓他盡情塗鴉創作。有一天,老師慎重地請他的母親到學校來,要她好好重視艾瑞的繪畫天分,並且支持他、栽培他。這段童年往事,艾瑞.卡爾至今仍念念不忘,他說這是促使他走向藝術和童書創作的最大動力。

艾瑞.卡爾的父母對他影響至深。父親是他童年時最親密的玩伴,教導他許多有趣的生態知識(也難怪他的圖畫書總是以動物作主角了!),還在言行中留露出對生命的尊重與愛心。母親則理解和尊重他的才華,就算在戰後舉家困頓時,仍然力排眾議,支持他就讀藝術學院。


曾經不喜歡上學,如今成為童書創作大師

6歲時他隨父母返回德國,不料德國式的威權教育讓他的學校生活充滿了痛苦與壓抑,這也刺激了他日後想創作趣味遊戲書的慾望,好讓孩子們樂於親近書本。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艾瑞的父親被徵召入伍,爾後更失蹤八年,艾瑞自己也被迫與家人分離、疏散在外,靠著集中營裡戰俘施捨的粗食,才得以僥倖存活。

戰爭終於結束,艾瑞.卡爾在藝術學院畢業後,決定前往美國,回到這個心中認定的「家」。在人生地不熟的美國,他鼓起勇氣拜訪在設計界鼎鼎有名的李歐.李奧尼,得到了相當的肯定和賞識。在紐約時報工作多年後,艾瑞.卡爾內心渴望創作的聲音越來越強烈。機會來了!1967年他為《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麼》一書配插畫,童年繪畫的樂趣不斷湧現,他清楚自己要的就是這種感覺!

爾後他獨立創作的《123到動物園》獲得義大利波隆那書展大獎,然後在與資深編輯安.班納杜斯討論激盪的過程中,《好餓的毛毛蟲》誕生了,成為童書史上的經典,被翻譯成47種版本。現在艾瑞.卡爾已經80歲了,還是繼續創作,他選擇一生用圖畫說故事給孩子聽,絕對是你和孩子都值得結交的好朋友!

艾瑞.卡爾的英文部落格



2010年8月3日星期二

读完故事后所擦出的火花!

故事书引用:《蜡笔小黑》

《蜡笔小黑》采用拟人化的方式,通过蜡笔颜色的特征,说明了没有哪种颜色是无用的,不同颜色用在不同的地方,都能有出色的表现。同时蕴含了人人都各有所有的道理,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信心。书中的主角“蜡笔”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东西。读完本书后,不妨让孩子们跟着一起来“玩蜡笔”。*亲亲绘本*






叶永茹画 六岁


陈隽宏画 六岁


梁宇仁画 六岁


王薇薇画 七岁

2010年7月6日星期二

通过预防接种产生抗体的原理



"By the principle of vaccination antibodies"

星期一冠胜生病。医生给儿子打了xx针,他很想哭因为很痛。。我和牛爸一直安慰他,一直给他解释为何要打针,也解释了这针是给他抗体的。他没去上学在家休息了两天,都在看有关《疾病》,WhY 百科全书。。后来他就画了这幅简单画~ 人也便'豁达'了,想通了 ^^

2010年6月8日星期二

我长大后要当。。。(人因梦想而伟大)

大家小时候都有过什么样的梦想呢? 又有多少人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呢?

《梦想》

歌曲:梦想
作词:周楚霏
作曲:周楚霏
王哲以勒制作

小时候 妈妈对我讲
梦想是一道光芒
在懵懂成长的路上
悄悄为我照着亮
长大后 老师对我讲
梦想是一种希望
在迷途抉择
风雨前行的路上
总为我指引方向
可世界好大 路好长
我停在了一个未知的地方
于是我的梦
我的想
渐渐模糊了希望
灰色的月光
有多亮
它抚慰了充满疲惫的翅膀
勇敢的力量
会发光
告诉自己不孤单喔
啦... ...
啦... ...
梦想一直在我身后不远的地方
从来都不曾忘
小时候 妈妈对我讲
梦想是一道光芒
在懵懂成长的路上
悄悄为我照着亮
长大后 老师对我讲
梦想是一种希望
在迷途抉择
风雨前行的路上
总为我指引方向
可世界好大 路好长
我停在了一个未知的地方
于是我的梦
我的想
渐渐模糊了希望
灰色的月光
有多亮
它抚慰了充满疲惫的翅膀
勇敢的力量
会发光
告诉自己不孤单喔
啦... ...
啦... ...
梦想一直在我身后不远的地方
从来都不曾忘
梦想永远在你左右为你而发亮
闪耀不灭的光
--END--







2010年5月20日星期四

自制绘本图书 Narrate Your Own Storybook















《自制故事绘本的魅力》


作者:李霞 来源:诸城市市直幼儿园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绘画是语言的先导,是表示美感的良器。”而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借助语言被物化,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的关系为绘画讲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此,我把组织幼儿自制绘本作为对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发展语言的一种途径,来促进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这样,不仅会有效促进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绘画水平,而且会积极有效地拓展语言发展能力的空间,在润物无声中给予幼儿情感上充分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那么,怎样有效利用这一途径,发展幼儿能力,让自制故事绘本发挥出它独特的魅力,就成为了在教育活动中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一、领会结构,感受魅力

  以手绘图、具有连贯性和“说”故事效果的绘本是孩子接触最早也是最喜欢的文学作品形式。它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表达出一种特定情感和主题,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培养其多元智能。

  在平日的教育活动中,我会经常注意引导幼儿欣赏一些充满哲理与浓浓情感的经典作品,如《猜猜我有多爱你》、《我想有颗星星》、《逃跑的铁皮桶》等等。在欣赏中,引导他们理解每张图像的丰富内涵、图与图之间所呈现出的独特的叙事关系,以及绘本的整体意境。在这一过程里,我不是先读文字,而是让他们先看图画, 预留出空间,让孩子的想象驰骋,掌握绘本的整体意境。在诵读文字的时候,我也是忠于原味,既不偷工减料,也不加油添醋。同时,给幼儿渗透它不仅是一种读物,而且也是“美术”中的一环,引导他们认真观察是怎样用图画叙述了一件事情,领略恰如其分的“图画语言”。丰富多彩的绘本画面的呈现,让幼儿在欣赏中提升了审美情趣,并充分激发起幼儿在平日的绘画活动中大胆应用各种方式来表现画面的能力。这种认识范围的不断扩大和表现美的经验的积累增多,就会愈来愈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兴趣,而思维的发展,继而又会促进语言的构思能力、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二、找准定位,尝试创作

  1、在围绕主题创作中开启创造性思维,激发讲述兴趣,使幼儿有话可说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所以,教师在引导幼儿通过多看、多感受,对绘本的结构和意境有了较充足的领悟和体验、获取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后,就要给他们尝试鲜活经验的机会,进行绘本创作。而基于幼儿思维特点,就需要从幼儿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题材的绘画内容出发。

  在学习了绘画主题活动“家中趣事”后,我便积极鼓励幼儿也来进行绘本创作。之后,在轻松、愉快的师幼交谈互动中,幼儿的创作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热情高涨地投入了创作。他们对所表述的内容直观、大胆,富有创意。如:一位幼儿描述和爸爸妈妈去爬山。第一个画面从早上“我”躺在床上睡觉还未起来描述,第二个画面三个头像出现在小轿车的玻璃窗上,表示出发了。第三个画面,三个人站在那里,表示上山的路不让开上去,所以要走着上去;第四个画面呈现的便是一级一级好多的台阶表明的上山的路。在幼儿整个的创作过程当中,教师的角色应定位为一位认真的倾听者和观察者。而这也正应了在幼教界影响广泛的意大利著名的瑞吉欧教育理念。教师在这时要认真解读儿童的心灵、倾听他们的感受、欣赏他们的思维火花、分享他们因探索而带来的快乐,从而更好地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开启。有些能力较强的幼儿在围绕主题进行的绘本创作中,能很好地把握绘本“前后呼应,有一定连贯性”这一特点,思维和语言表述都体现出了一定的创造性和流畅性。如一位幼儿的“和妈妈的趣事”中的描述:(第一个画面)“妈妈和我站在一起摇呼啦圈,我们很高兴(画面中两人的表情都是笑眯眯的),(第二个画面):我的呼啦圈掉下来了,我有点不高兴(画面中,两人的表情发生了变化:孩子生气的表情,妈妈原来眯眼笑变成了正常大小的眼睛,而且斜着眼睛看旁边的孩子)。(第三个画面):我们不摇了,休息休息吧,我们很开心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画面中画了一个长方形作为沙发的象征符号,妈妈的大头和孩子的小头出现在沙发上方,一看就知是妈妈和孩子坐在沙发上,前方和中央分别描绘了一个简捷但很形象的茶几和电视机,而且把心情的表达承载到了电视上:一双笑眯眯的眼睛和向上翘的嘴巴)。(第四个画面):妈妈又想摇呼啦圈了,但是我喜欢玩跳绳了(画面中妈妈在摇呼啦圈的形象,孩子在高兴地跳绳形象)。在初次的创作绘本的过程中,有些幼儿虽然对画面的细节考虑不到,对绘本的制作要求,如封面、扉页、封底等略显简单了些,但难能可贵的创作勇气和无拘束的语言讲述,不仅带给了他们全新的创造思维体验,而且激发了他们以另一种方式向别人讲述一件事情的兴趣。为以后的创作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

  2、在即兴创作中活跃创造性思维,推动创造热情,使幼儿有话爱说

  有了一次自制绘本的全新体验后,幼儿在这方面的兴趣徒增。早上来园后,会常常有幼儿很兴奋地递给老师晚上在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合作的绘本故事。因为在每幅稚嫩又有趣的画面下方,有他们的爸爸妈妈给他们记录的和画面很贴切的描述内容。幼儿在家或在园即兴创作的绘本内容,都是来自于与他们息息相关的生活和思想体验:有他们与家人、同伴、老师之间的温馨对话,有充斥在他们脑海中的奇思妙想的描绘,还有他们喜欢听的某一个故事的大胆构思……生动体现了他们内心的一种美好纯真的情感。有的幼儿甚至在学习了图文并茂的故事“小桃仁”后,自制了名为《阳光、空气和水》的故事绘本。描绘了一颗大萝卜在阳光、空气和水的帮助下慢慢长大的过程。画面中拟人化的萝卜表情的变化,以及所理解到的长大过程的不同姿态呈现,都充满了无限的童趣。下方帮助记录的文字描述也恰如其分,散发着一腔浓浓爱意,读来着实令人感动。虽然有的幼儿的绘本创作会只有薄薄的几页,但不管怎样,自制绘本给自己及同伴、老师所带来的乐趣,使它充满了独特的魅力,使幼儿有了尽情表达自我、宣泄内心世界的智慧平台。同时,这些蕴含着可贵创造力的潜滋暗长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又有力地推动了创造热情,使幼儿有话爱说。在平时的玩耍和交往中,经常会看到三个五个聚集的小群体在互相介绍着、比较着他们的最新创作,表情快乐又自豪,言辞热烈又激昂。原来孩子们在阅读自己制作的绘本时,是那样充满感情,备感亲切。

  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课堂的相互交流是“一个整体范围内的智力相互交流和作用,以及道德和理性的合作,如果幼儿不能了解彼此的观点,那么幼儿将长久停留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立场。”所以,常常,我会和全班幼儿一起欣赏某一位幼儿的绘本创作。在这一过程里,我会先在投影仪上打出每一幅画面,让其他幼儿根据他们的直觉经验和理解讲述内容,发表他们各自的见解,最后再由绘本创作本人来讲述。这一活动的最后,根据绘本情况,接受大家会一致认为的合理的建议。从而让幼儿能从别人的看法中对自己的创作思路有一个重新梳理与反思。这样下来,幼儿的绘本创作便会越来越有意识地去注意一些什么,比如封面和绘本内容的联系;每幅画中出现的同一事物颜色的一致;同一事物近处和远处的变化等。由此引导他们知道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和思考事物的重要性。在这其中,我还会在适当时机再和他们一起欣赏中外优秀绘本作品,让他们对各方位都能有进一步的领悟。有了这些较充足的感悟和体验后,他们的思维运作能力和语言描述能力自然而然会大大增强。

  3、在根据文学作品创作中拓展创造性思维,营造情感氛围,使幼儿有话想说

  幼儿的创造性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和生活情境和周围世界的交互作用中发展的。大班幼儿已从直观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阶段发展。他们的认知能力在不断发展。幼儿的绘本创作在经历了围绕主题和即兴创作两个阶段后,就需要教师再制定有效策略,营造符合幼儿成长特点的情境氛围,以此积极拓展想像和创造空间,使其创造性思维和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得以向纵深处发展。而选择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作为素材创作绘本,就是因为它所具有的极强的渲染或者说感染特点,极易和孩子的心灵相通,并会产生丰富的联想,使幼儿有话想说。

  在一次的绘本创作活动里,我选取了台湾诗人林良的儿童诗《蘑菇》作为载体:“蘑菇是/寂寞的小亭子/只有雨天/青蛙才来躲雨/晴天青蛙走了/亭子里冷冷清清。”朴素简洁的诗句,深蕴着纯真、细腻的情感,极具感染力,引发了幼儿的创作热情,使他们都带着深深的情感体验进入了创作状态。有的幼儿会通过表情的变化来表现出蘑菇的快乐和寂寞;有的幼儿会画出边角往上翘和往下垂的蘑菇形象变化,表示开心和难过。有些幼儿不会表现青蛙形象,会画上小兔、小蚂蚁或者小乌龟。有很多的幼儿画作上会出现两个或三个小动物躲在蘑菇底下,幼儿会向我讲,因为有了很多的小动物,它会更开心。有一位幼儿在表现完后两句诗歌的绘画内容后,还在继续往下画,说小兔子看见蘑菇冷冷清清,赶快叫来乌云爷爷遮住太阳,又下雨了,它们又快乐地在一起开心地玩。有的幼儿会继续画:太阳出来,还会有很多小动物来,跟蘑菇一起玩耍,让它感到不寂寞。还有的幼儿会在绘本的扉页上画上他自己在陪着蘑菇玩。说,要让大家刚翻开绘本,就知道蘑菇娃娃有好朋友。还有的幼儿甚至会在蘑菇的两边画上两根小辫子美丽地垂着,美妙的想法跃然纸上。而这种不同于别人对蘑菇形象的刻画也让她急于想展示给其他小朋友看、说给小朋友听。

  三、培养敏感,挖掘潜能

  教育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儿童在其发展的阶段还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却能借助于成年人或具有相关知识的同龄人的指导与合作而学会解决。因此,“……在儿童那里发展来自于合作……发展来自于教学——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教学对于发展的全部意义正是以此为基础的,而且,这一点实际上又构成了最近发展区概念的内容”。它让我们更加注重幼儿对于艺术敏感性的的培养以及潜力的发掘。

  随着自制绘本在大班绘画教学的贯穿与发展,就需要有进一步变化的、符合年龄特点的多元化形式来充分满足他们的内心需求,以此具备观察事物的多种视角的敏感能力,而这种敏悦的感性,也是他们获得知识信息,丰富内心情感,与他人交流、分享、合作所必须的品质,满足儿童对艺术表达过程中的群体协作和情感分享的愿望。基于这些,在自制绘本的过程中,让幼儿与家长、幼儿与幼儿之间产生积极、有效的互动与良好的协作关系:亲子制作绘本活动中,成人的技巧和孩子的童真相互碰撞,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家长和孩子共同选定主题、选择制作材料、商量绘本的文字表达内容及画面的呈现方式等,整个制作过程不仅是亲子智慧的结晶,还流淌着交融的亲情。如一位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的绘本《我想快快长大》中,展现了幼儿和家人之间的有趣对话,在童言稚语中渗透亲子之间浓浓的爱及家人对他的期望和祝福:外婆说:“每天要吃很多东西,不挑食,才会快快长大。”爸爸说:“每天要多做运动,才会健康长大。”妈妈说:“要看很多书,多学知识,长大才能开飞机。。。。。。”在亲子合作的这一过程里,显而易见,提高的不仅是创作思维能力,而且还有对幼儿语言层次的那份敏感培养。还有很多的亲子制作会别出心裁地设计制作出重叠式、折叠式,挖空式、变形式或圆形、菱形等各种样式和形状的图书,充满了无限的创意;幼儿和同伴的合作更能锻炼幼儿的协作能力,在共同制作绘本的过程中,幼儿要和同伴商量绘本的文字表述、画面绘制、页码安排,乃至封面、封底的设计等,一系列的环节都是在有效的互动合作中完成。这种合作充分体现出:幼儿不仅仅是教育的对象,幼儿之间的互动更是教育的资源,任何一个幼儿的任何一个有价值的想法都是一种教育的资源。在整个的制作过程中,幼儿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分享,最终在与同伴的互动交流中获得自信和快乐。

  总之,不管怎样,利用自制故事绘本作为载体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以及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是非常可行且效果显著的。他们勇于探索、大胆创造、乐于表达。自制绘本活动给幼儿带来更多的是成就感和阅读的愉悦感,他们阅读自制的绘本时,有更丰富的想象力和自主性,由于是自己创作的故事情节,幼儿能很自信地和同伴分享交流绘本的内容,大胆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快乐和成功,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提升了自主阅读能力。我们所要做的,便是要充分把握好自己在幼儿绘本活动中的引导尺度,除通过仪表、语言、演示、指导,鼓励、评价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幼儿的能力外,还要通过和幼儿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着他们创造思维活动的开展。同时,在评价作品过程中,要尊重每位幼儿观察事物和创作作品的独特视角;在聆听作品讲述中,要把握好教育契机,根据幼儿的绘本内容,用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幼儿根据画面提供的线索,层层深入,大胆表述,并随时把握幼儿的思维动向,重视思维清晰度,引导他们讲得清楚、连贯、完整、有条理,以此促进创造性思维的敏捷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2010年1月30日星期六

新年快乐,虎年行大运 ^^

今天给孩子说了有关《年兽》的故事。
然后让他们自由想象创作。

传说《年兽》的故事(一)

在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年”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365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思,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却瞧不见一个人影儿。转了大半个晚上的“年”毫无所获,只好啃些芝麻杆充饥。再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要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要互相祝贺没有被“年”吃掉,还要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去同邻里亲友见面道喜……
  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
  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这种现象逐渐蔚成了绵绵相传的“过年”和“拜年”的风俗,“拜年”的风俗内容丰富,通常的顺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门去拜亲朋友好,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等各种讲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所谓“拜个晚年”。